新闻正文

坚持绿色发展 打造武汉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2014年3月26日,在中法两国元首见证下,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签约落户蔡甸。这是中法两国合作建设的第一个生态城,也是湖北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武汉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法合作这一项目,将集两国在城市规划设计、建造和管理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和经验,贯彻低碳生态和产城融合发展理念,把武汉生态示范建设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此前,中法两国的相关部门已为这项工程努力了6年,圈定了武汉市。我市提供了5个区的地块供法方选择,法国总理埃罗率队考察,边走边问,环境、生态、交通、人口、产业基础……

最终,蔡甸以空气最优、水质最好、乡村最美的生态优势和交通产业发展区位优势,牢牢吸引了法国专家团队眼球,埃罗宣布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定点蔡甸后官湖。

蔡甸区主要负责人介绍,这是蔡甸区绿色发展,坚持生态引领生产力,大力封山治水,治污减排,打造美丽乡村,努力创建生态区的结果。

2012年12月,蔡甸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蔡甸生态区创建规划》,并颁布实施,拉开创建省级生态区序幕。

3年以来,蔡甸区集全区之力,全面推进生态建设,按照“富裕、文明、生态、幸福”的目标,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把蔡甸区打造成为武汉生态建设的先行区。

发展生态经济: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建设同步推进,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全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

提升环境质量:治尾气防污染,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全市第一,PM10年均浓度全市最低;编制28个重点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封山护绿,实施“山长制”、“湖长制”管理。

绿色产业、绿色景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美丽乡村,已经构成了蔡甸一道道“绿色风景”。

2012年,蔡甸获得湖北省绿化模范区。

2013年,蔡甸被国家环保部列为第六批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点,成为我省和我市首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

2014年,蔡甸成为我市唯一的“湖北省林业生态示范创建单位”。

“铁腕”守护碧水蓝天

汉江第一滩

区级累计投资1亿元,实施襄永堤外滩整治,打造绿色生态滨江环境,分三期建成“千里汉江第一滩”。

2013年6月,汉江蔡甸江滩工程完工,江滩公园全线贯通,妨碍防洪数十年之久的顽疾被根治。现在,外滩形成集防洪、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江滩公园,绿树成荫,四季花香,人潮熙攘,成为一张闪亮“名片”。

按照“外植防浪林,内植景观林”原则,蔡甸堤防被打造成绿色长龙:在堤坝外平台的外滩共种植各类护岸树木68000多株,同时在内平台建成花卉苗圃基地38.5公顷,栽植有广玉兰、樟树、重阳木、桂花等绿化观赏苗木4万余株。汉江31.8公里的堤段,实现绿化全覆盖。

环湖绿道

2002年,武汉市进行湖泊名录登记,为便于管理,蔡甸区将白莲湖、知音湖、高湖、后官湖统一称作“后官湖”,总面积达34平方公里,其中,老后官湖水面约9平方公里。

后官湖真正走向“四合一”,还是在郊野绿道启建以后。2012年,蔡甸开始在后官湖修建郊野绿道,带有郊野骑行专用自行车道和步道,绿道打通四湖岸线,总长达到110公里。它镶出的今日后官湖,比当初长大了近3倍。

山长制

区街村三级山长“立牌”公示。蔡甸区侏儒街有横山、侏儒山、军山等多座山体,由于长年开山采石,延绵几公里的山体几乎被削平。蔡甸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蔡甸区50多座山体被开采,这是历史的伤痛。

2014年6月,蔡甸建立“区级山长总体负责,街乡镇一级山长全面负责,村(场、队)一级山长具体负责”的山体保护管理体系,签订责任状,并发文、立牌公示,确立三级“山长”。

山长制内容包括:明确山体保护任务,要严格控制山体周边违规建设,实行林地定额制度,严禁乱砍滥挖。同时做好森林防火;制定巡查方案,建立山体保护档案。

湖长制

聘35位“草根湖长”巡湖。目前,在蔡甸区聘有35位“草根湖长”,每周要2次巡查28个湖,及时发现填湖苗头。聘请“草根湖长”是开武汉先河,也找寻到另一条护湖之路。

蔡甸区水务局人士介绍,保护湖泊一方面要铁腕治理,另一方面也要形成“护湖为荣、损湖为耻”的社会风尚。蔡甸民间护湖、爱湖志愿者活跃,聘请“草根湖长”发动社会力量监督填湖。

据介绍,“草根湖长”均是各街道乡镇的爱湖志愿者,政府每年给予每人1200元的补贴。

“草根湖长”一旦发现有人在湖边填湖、毁绿、排污、围栏养殖,会及时制止并上报相关部门查处。不及时通报或知情不报者,会被解聘甚至追责。

空气全市最好

武汉哪里的空气最好,哪里的蓝天最多,哪里离雾霾最远?答案是蔡甸。

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去年底,蔡甸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近几年已经连续居全市第一。

决定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是PM10、PM2.5、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6个元素,其中前三者是构成霾的主要因素。

为了确保空气纯净,蔡甸严防秸秆焚,全域禁鞭,控制餐饮油烟,禁止工地扬尘,限制汽车尾气。

关键词

江滩公园鸟瞰实景

相关部门数据显示,去年蔡甸区空气中的PM10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98微克,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3.3%,优良天数为317天,比全市平均水平多33天,优良率86.8%。空气优良天数、优良率均排全市第一。

全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11个重点湖泊水质保持平稳,17个非重点湖泊水质好转。

这样的成绩单,是环保部门“铁腕”守护的结果。

“三律”准入:从源头把控

“环保局投了反对票,项目不予落户”。

蔡甸区2014年第三次项目评审会上,因环保不合格,几家企业被“拒之门外”。

蔡甸区委、区政府严把项目引进关,给予环保局一票否决权。

发挥环评审批在优化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作用,坚持环保程度招商引资原则,坚决杜绝“两高一资”项目落户湖泊周边,成为蔡甸区环保局源头治污的重要手段。

去年,区环保局对5个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项目予以否决。与此同时,从长远着手,做好环境规划,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成为蔡甸环保局环境治理新理念。

对环境敏感区,蔡甸区严格实行“三律”准入:生态宜居新城规划范围内一律不审批工业项目;针对重点湖泊周边基础管网不配套的,一律不审批;直接入湖排污的,一律不审批,确保达标排放从源头把控。

“三级联创”:各方齐创建

区、乡、村同步开展生态创建,围绕省级生态区创建6项基本条件,29项指标,全力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区发改委、经信局、水务局等29个部门和16个街乡镇(园区)各个肩上有指标。经过三年艰苦努力,各项指标完成既定目标。

投巨资已建8个乡镇污水处理站、11个垃圾转运站,实现了村搜集、乡转运、区处理,110个村级生态湿地污水处理设施。

全面关停沿湖9家畜禽养殖场,拆除后官湖、索子长河等湖泊河流围网、拦网养殖4.7万亩,取缔珍珠养殖7000多亩。

今年,全区288个行政村中,已创建各级生态村173个,占比61.8%;83%的街乡镇即将获得省市级生态乡镇。

“倍增”监测:全时段预警

2014年4月,江汉发生水质氨氮异常事件后,蔡甸区环境监测人员8天8夜坚守在事故处理第一线,每2小时采样分析一次,提供监测分析数据2000余个,准确上报汉江武汉段水质状况。

多年来,蔡甸区环保局十分重视环保监测,加大监测投入,全力提高监测能力,确保监测数据准确。

区环境监测站严格按三级站标准进行改造。新改造的实验室,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每年添置150多万元仪器设备,目前成为全市面积最大、仪器设备最完善、监测能力最强的区级监测站。每年除承担区级环境质量网络监测任务外,还承担部分市级网络监测任务。

为了做到时时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区环保局加大湖泊监测频次和力度,重点湖泊每单月监测一次,非重点湖泊每半年监测一次,在市监测网络规定的监测频次上增加一倍,对全区234个企业事业单位排污状况每年至少监测一次。

全时段预警,严格把控环境质量。

综合整治:全方位管控

大气污染是环境保护的天敌。近年来,蔡甸区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成立大气督查专班,加大建筑施工、道路扬尘、堆场扬尘、工业烟粉尘排放企业、农村秸秆焚烧,以及机动车尾气污染的管控和防治。

按照市环保局的要求,三环线内改用清洁能源,蔡甸区在三环线外,没有改燃任务,区环保局自加压力,将改燃延伸至全区域。目前,已完成武汉东进塑胶有限公司、湖北艾柯泡塑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改用清洁能源。

防治扬尘污染,严格要求工地裸土一律种草覆盖。区政府给予环保部门“尚方宝剑”,对不按要求种草覆盖的,由环保部门帮忙完成,区政府追讨费用。浩翔混凝土公司投资数十万元安装钢构防尘雨棚,运铎公园旁大片裸土地块种草,全区所有工地、堆场实现零裸露。

加大对机动车污染排放的整治力度,在市大气办下达抽检路检查处车辆500台任务的基础上,区环保局自加压力,抽检路检车辆400台,查处黑烟车辆300台,联合区公安局、交通局、财政局等部门淘汰老旧黄标车4428台。

为了有效改善湖泊水质,区环保局组织6个工作专班,严密巡查,实行一湖一档、一企一档,加强监管;充分利用互联网,与移动公司合作,建立全市首个区级“互联网+环保”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目前已有8家重点涉湖排污企业污染源在线视频监控系统与区环保在线监控平台联网,实行全天候监管。

联动执法:依法严治理

依法治理是环境保护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蔡甸区建立环保执法司法联动机制,加强与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部门的沟通联系,以新型环境执法模式促进环保护法的有效开展。

在对索河制锅加工点废酸液污染环境案查处中,区环保局邀请区检察院到污染现场召开现场会,宣传“两高”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内容,震慑了该地区制锅行业的环境违法行为。

对铁铺村几家养猪场排污的管治中,区环保局联合区公安局新农派出所、生态宜居新城管委会联合执法,取得良好效果。

在争取司法机关支持的同时,区环保局与区法院探索建立环保非诉执行案件的府院协调机制,提高环保案件的执行率。

为彰显整治力度,区环保局对涉刑环境案件及时移送。在查处蔡甸街新庙村危险废物处置一案中,发现该案涉嫌处置倾倒重点化学品名录中的二甲苯、四氯乙烯,违反“严重污染环境”的法律规定。环保局与公安局联动,完善前期调查取证、数据认定后,移交公安机关侦办,成为我市移送公安机关追究环境刑事的第一起案件。

新《环保法》实施以来,区环保局充分利用按日连续计罚、查封、扣押等新手段查处较大违法行为6件,增强环保执法震慑力。截止今年6月,环保部门排查企业和三产业400余家,立案查处126家,责令改正98家,下达行政处罚42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16件。

油菜花开时节的蔡甸水乡

晚霞下的后官湖

引入高科智能创新创意产业

蔡甸生态引领战略发展结构转型

蔡甸湖泊成为鸟儿的天堂

今年8月以来,蔡甸区围绕环保和生态做文章,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经济转型步伐,持续引进高科技、智能化、新能源,新产业的创新型企业及项目,使蔡甸社会经济未来发展又快又好。既守住青山绿水,又得到“金山银山”。

9月17日,蔡甸区与航天电工集团有限公司签订航天电工产业园项目投资协议。航天电工在蔡甸常福工业示范园投资建设航天电工产业园,项目投资总额20亿元。

航天电工集团将航天电工本部的导线事业部和电缆事业部,整体搬迁至产业园,新注册“武汉电缆公司”、组建“长天科技公司”、新建“智能配电设备公司”。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产值60亿元,新增税收约1.2亿元。

今年8月29日,江淮汽车与武汉盟盛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蔡甸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蔡甸建设年产1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到2016年,项目形成年产1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营销服务能力。蔡甸将成为江淮汽车走出安徽发展全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首家试点基地。

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介绍,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总产销量占江淮总产销量的30%以上,塑造行业第一品牌形象,形成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共同发展新格局,构建“双动力总成为核心”的“125”产品布局,即一个领先的纯电动驱动技术路线,纯电与插电两大技术平台,覆盖MPV、SUV、轿车、轻商、客车五类市场。

根据《武汉市新能源契合推广应用示范工作实施方案》,到2015年武汉计划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邮政、物流、通勤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应用4300辆新能源汽车,其中包括2000辆纯电动大巴和1000辆纯电动出租车。武汉还发布了《关于鼓励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若干政策的通知》,将新能源汽车列入政府采购目录。

新能源汽车已成当今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方向,江淮新能源汽车项目引进,使得蔡甸抢抓住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先机。

在上海举行的“湖北省2015年文化产业长三角招商洽谈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上,蔡甸区与盈创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签约,该公司将投资10亿元,在后官湖湿地公园和江滩公园等合适区域,建设3D打印文化公园项目;在蔡甸常福工业示范园建设建筑产业3D打印生产基地。盈创建筑科技是全球第一家实现真正建筑3D打印的高科技企业。

今年8月16日,格力电器在蔡甸区常福工业倍增发展区的厂房,启动安装“工业机器人”生产线,开始了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全面进军工业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制造。该产业园项目占地1500亩,总投资约50亿元。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50亿元。

格力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主要从事精密模具、大型商用压缩机、高端数控机床、智能自动化设备、汽车及IT精密零部件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是承载“中国制造2025”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的重点项目。

今年底开工的还有易瓦特公司无人机项目。易瓦特将在蔡甸打造航空产业园和全国最大的生产型无人机生产基地,年生产规模达到1000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