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中法青年联手建50座水上建筑 亮相蔡甸后官湖
500中法青年营造“未来水世界”
500中法青年营造“未来水世界”
500中法青年营造“未来水世界”
有的带有“凉棚”,有的装有“躺椅”,有的有 “水车”驱动……昨日下午,经过两天的设计施工,500位中法青年建造的50座水上建筑在蔡甸后官湖畔揭开面纱。这些造型各异的水上建筑,体现的是2014年中法青年自建节的主题“水之世界”,它提醒人们,如果不对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予以足够关注,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漂浮建筑就是我们的家园。
每座建筑均由水桶竹子绳子建成
100个空塑料水桶,20根长度6到8米的竹子,2把锯子和锤子,总长200米的绳子。这是每个团队所能领到的全部材料。参与2014中法青年自建节的有来自法国青年建筑师团队“博拉思革”的100名青年设计师和法国留学生,以及来自武汉多所高校的400名大学生。他们被编成50个团队,中法青年混合编组,每个团队要利用这些材料,设计并建造一座能在水上独立漂浮的建筑。
9月18日,500名中法青年来到蔡甸白莲湖广场附近的神怡山庄,进行分组后开始领取建筑材料,然后到后官湖畔的“工地”开始进行设计、施工和水上试验,昨日下午,他们的作品正式下水向公众展示。
漂浮建筑造型各异风格不一
昨天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后官湖畔时,湖面上已经漂浮着几十个造型各异的水上建筑。
部分团队注重漂浮系统的实用性和稳定性,比如11组的10名学生就制作了一个直径2.5米、宽1.5米的巨型转轮,作为漂浮系统的推进装置。法国设计者卡洛告诉记者,如果未来漂浮系统真的投入使用,动力系统必不可少。虽然这个竹子制成的转轮全靠队员双手推动,动力有限,但体现了他们的实用设计理念。
而有些团队的作品就显得非常休闲,2组队员设计了一座边长4米的正方形漂浮系统,中央开了一个一米见方的洞。成员张曼琳说,队员们可以坐在船上泡脚,既亲水,又安全。
大多数水上漂浮系统都是一个整体,但39组队员们却另辟蹊径,他们制作了9条独立的小船,船体既可以首尾相连,也可以分开航行,远看如同一列“火车”。队员陈霂将她们的作品取名为“水上豪车”。
[!--empirenews.page--]主题源于对全球变暖的担忧
“这应该叫竹筏,而不是房子吧?”许多前来参观的市民在好奇之余,都这样问,胆子大的还穿上救生衣,登上建筑,试试坚固程度。不少学生也坦言,虽然搭建这些作品要用到建筑学上的许多受力、结构、平衡等方面的知识,但实际形态和房屋确实相去甚远。
不过,在博拉思革团队创始人之一、29岁的法国青年设计师安东看来,这些“竹筏”的背后,是青年人对地球未来的思考。2014中法青年自建节的主题是“水之世界”,它来源于对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后带来的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减少的担忧。如果对环境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未来的某一天,陆地完全消失,那么电影《未来水世界》里的场景就会成为现实,人类将只能依靠漂浮系统在水上生存。安东说,选择武汉作为自建节的会场,也是因为武汉是一座以大江大湖闻名的城市,水和这座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作品今日拆除材料回收利用
根据组委会安排,今天自建节会场将清场,所有水上建筑都将拆除。
活动负责人之一、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专业研究生谢航毅介绍,自建节从发起时,就强调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宣扬节能建造的方法与理念。此次使用的水桶,将由饮用水公司回收消毒后继续使用,部分竹子由各高校回收作为教学材料使用,其余的将由相应公司回收处理,清场后,后官湖畔将不会留下任何垃圾。
不过,在神怡山庄,博拉思革团队用竹子搭建了一座占地60平方米、可供200人就餐的“吊脚楼”,作为队员餐厅。山庄负责人准备保留它,作为一个特色景点。但是安东也提醒,这座吊脚楼没有进行防水防腐处理,使用寿命不能超过三年。
自建节和博拉思革团队
青年自建节是由法国博拉思革团队发起的,今年是第九届。此前曾在丹麦、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举办。
起初,自建节只是法国年轻建筑师将建筑学付诸实践,搭建临时性建筑的尝试,如今已成为探讨艺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性建筑实验研究项目。
今年中法青年自建节分为上下两个半程,上半程于5月29日至6月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24名来自武汉高校的学生赴法参加活动。下半程由武汉市政府主办,共青团武汉市委和蔡甸区政府承办。
博拉思革团队是位于法国巴黎的非盈利组织,它以“用最环保的材料,最少的能源消耗,制作人们交流的场所”为其建筑理念,宣扬节能环保的建筑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