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正文

蔡甸区委书记谢宗孝:打造天蓝水净山青新蔡甸

“201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0亿元,增长10%;成功吸引中法生态城落户;全区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54%,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在刚闭幕的2015年武汉市两会上,蔡甸区用一组组鲜活的数据交上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下,蔡甸区成绩地取得又有什么秘诀?为了一探究竟,近日,中国青年网记者走进蔡甸,在风景优美的后官湖畔采访了蔡甸区区委书记谢宗孝。

据谢宗孝介绍,2014年,蔡甸区坚持工业强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中法生态新城落户蔡甸,并在法国巴黎设立招商联络站;新建16家社区、农村养老机构;新建90万平方米农民新社区;完成植树造林1万亩;全年淘汰黄标车6000台;新建和改造街乡镇集镇公厕20座……

“这些数据,不仅体现了蔡甸区大力发展经济的决心,更是一张张分量十足的‘民生清单’,是蔡甸处处践行以民为先的信念。”

图片1

工业强区不动摇 科技创新促发展

谢宗孝表示,蔡甸区一直牢固树立“工业强区”信念不动摇,集全区之力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坚持不懈抓工业投资、抓产业发展、抓重大项目、抓园区建设。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2014年,蔡甸区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力促签约项目早落地、在建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效。发挥区位和产业优势,全力打造汽车零部件产业聚集地。加速推进盟盛汽车、武桥海工装备产业园、中核环保产业园等投资30亿元以上的项目建设,确保华庆汽车、东昊汽车等26个项目投产达效,加快推进国瑞智能、信达机械等55个项目的落地建设。支持亿和数码模、佛吉亚、中恒科技等一批重点企业不断壮大,鼓励艾德蒙将AOC电视打造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电视机品牌,支持冠捷科技规模化生产100万台大尺寸液晶电视。同时,蔡甸还通过重点产业产能提升,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向园区集聚。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力争工业投资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

提升园区综合配套水平。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理念,蔡甸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常福工业倍增发展区整体功能。不断加快园区道路、供水、供电、消防、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建设。确保常福大道、常北大道建成通车,常寿路、福泰路等道排工程基本完工,与官莲湖大道连通。启动北区给排水管网铺设,完善建成区域污水收集管网。力争人民电器湖北总部基地、亿和生活服务区全面投入使用。新建农民新社区90万平方米,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安居问题。

强化科技创业创新。蔡甸区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度推进“两化融合”,大力支持武汉瑞明试点推进工业4.0革命,鼓励冠捷科技建设研发中心,支持拜尔斯道夫亚太创新中心申报国家级实验室。还积极引导符合条件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以企业上市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了服务微小企业发展,蔡甸充分发挥科技担保服务平台等科技创业信贷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和创业提供发展资金。为了鼓励创业,蔡甸区深入推进“青桐计划”和全民创业,努力集聚优秀人才,力争全区科技孵化器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值280亿元。

谢宗孝表示,正是国家众多举措的大力实施,才为蔡甸区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深化生态建设 打造天蓝水净山青的新蔡甸

蔡甸是武汉的大绿肺和后花园,2015年武汉市两会中提到武汉需要绿色发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发展好城市的绿色屏障。那蔡甸区在工业发展的同时,又是如何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

谢宗孝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事实上,早在2010年4月,当国家住建部正式批复同意将武汉城市圈作为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合作协议试点之际,就有包括蔡甸在内的五个地区竞逐项目试点。“蔡甸最终脱颖而出,得益于近年来自身对产业经济结构的主动调整。”

蔡甸曾是传统工业大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棉纺、化工、建材等企业被誉为蔡甸工业经济的“八大花旦”,在武汉市各区县GDP排名中,蔡甸一度靠前。而在现实的另一面,蔡甸生态资源丰厚,拥有九真山和崇阳山两大国家级森林公园,湖泊水质达三类以上标准的水系达300平方公里,还拥有116平方公里的沉湖湿地保护区和70多平方公里的后官湖城市湿地公园。

但工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可避免的破坏。在此背景下,从2010年前后,蔡甸开始对产业经济结构做出调整——关停生态赤字型老工业,淘汰水泥、棉纺等落后产能,让工业布局给生态环保让路。

在蔡甸的招商引资中,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案例是,2012年,武汉中心城区大批“三合一”服装加工作坊外迁,2000余家企业准备迁入蔡甸。尽管迁入后将带来120亿元产值,但因可能带来环境污染,而被蔡甸一一拒绝。

不止于此,蔡甸产业布局的方向,也从注重工业转变为生态环保。谢宗孝表示,仅110公里的后官湖郊野绿道项目,政府就拿出财政资金3个多亿。

而备受瞩目的中法生态城项目,在保持生态环保的基础上,中法生态城的未来产业规划,将重点集中在四大领域。分别是高端服务业,包括高档休闲、生态度假;二是高科技研发产业,包括引进法国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落户;三是生态示范业,包括生态种植、观光等;四是教育交流、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

引领全区经济发展新常态 集聚发展新动能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2015年的工作对于蔡甸意义重大。

武汉市委、市政府绘就了武汉2049远景战略规划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到2021年实现全市经济总量“万亿倍增”的集结号,作出了抢抓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重要机遇,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法治城市建设的部署。“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把新常态蕴含的新机遇变成新优势,把新常态带来的新挑战变成新动力,开创蔡甸发展的新局面。”谢宗孝说。

2015年蔡甸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工业、服务业“两业并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引领全区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集聚发展新动能,努力为科学发展注入新活力;坚持创新驱动和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城乡一体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民生导向和问题导向,切实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努力增进民生福祉;坚持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努力促进改革发展与稳定和谐。

谢宗孝表示,2015年蔡甸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完成武汉市下达的节能降耗、碳减排和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蔡甸梦”:打造生态蔡甸 进入全国百强县市

“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成中等城市、继而进入全国百强县市是蔡甸人民追逐的‘蔡甸梦’,应该是当前我们的一个共同梦想。”

谢宗孝表示,“蔡甸梦”是“中国梦”在蔡甸的实际体现,具体来说有三点目标:一是,用3年的时间建成生态蔡甸;二是,建设功能完备的中等城市,建成配套设施完备,宜居宜业的城市;三是,用接近20年的时间,向全国百强县市冲刺。

谢宗孝充满信心的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蔡甸有信心冲刺这样一个目标,这就是具有生态形态、城市框架形态和数字框架形态的“蔡甸梦”。

鼓励创业创新 集聚优秀青年人才

2014年,蔡甸全区新增科技孵化器10万平方米,建成大学生创业特区,引进创业团队10个。设立天使投资基金与创业种子基金,以及创新科技信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总数达18家,完成高新技术产值280亿元,增长20%。连续3年获评湖北省级科技创新先进区。

“创业富民,创新强区,是时代赋予青年的光荣使命。青年处于创业创新的黄金时期,富有理想抱负,充满朝气活力,勇于开拓创造,是创业创新的生力军。”谢宗孝表示,近年来,蔡甸区围绕实施“青桐计划”,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优化创业环境,积极拓宽创业渠道,创新创业培训模式,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青年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使得蔡甸区的创业创新工作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涌现出了许多青年创业创新典型人物,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