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豹,能否“撼动”Model 3?资讯
北京时间2020年1月7日,位于上海临港的特斯拉首座海外超级工厂内,随着首辆国产Model 3缓缓驶出总装线,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正式开启了在华收割终端份额的进程。
亲赴现场的公司CEO马斯克,除了站在舞台中央略显兴奋的尬舞,还由衷地说出了那句言简意赅的,“感谢中国政府。”
至于背后的用意,因为他清楚地知晓,这片充满巨大能量的细分市场,能够为其带来怎样的改变。而从过往两年乘联会所公布的数据来看,特斯拉Model 3单车型的累计销量分别超过13.7万辆、15万辆。
老实说,如此强势的表现,无疑是令诸多旁观者所眼红的。同时,也催生出一个略显悲观的认知:它的迅速国产化,并把售价降至极具竞争力的25万元左右,彻底堵死了自主品牌同类型纯电轿车的前路。
可真实情况呢?
同样,据上述乘联会销量榜单显示,在特斯拉Model 3的身后,惊喜的发现了比亚迪汉与小鹏P7的身影。过往两年,前者累计销量分别超过4万辆、11.7万辆,后者累计销量也分别超过1.5万辆、6万辆,涨势均十分良好。
毫无疑问,最终结果证明,有些担忧是多余的,前文所提及的观点,更像是危言耸听。
特斯拉Model 3真正冲击与颠覆的,反而是类似大众帕萨特、丰田凯美瑞、本田雅阁这些长期占据传统燃油车市场的“合资霸主”。
而当它位于队伍头部大杀四方的时候,紧紧跟在身后的比亚迪汉、小鹏P7,得以享受着潜在消费者认知被迅速改变的“红利”,并且在车型定位上成功找到与特斯拉Model 3的差异化后,十分从容的收割着属于自己的份额。
看到这里,相信已经有不少读者恍然大悟:新能源转型浪潮的愈演愈烈,绝不只是说说而言。
也正因如此,进入2022年以来,随着相应细分市场的“蛋糕”还在扩张,类似长安深蓝SL03、零跑C01、哪吒S般的“后来者”,纷纷试图从中分羹。
相比之下,今天文章的主角,则是昨天下午刚刚进行预售的比亚迪海豹。一款自诞生之初,就将竞争对手直接框定为特斯拉Model 3的家伙。
综合目前有限的产品力信息,共推出四个版本,分别为:预售价21.28万元的标准后驱版精英型,CLTC续航550km;预售价22.58万元的标准后驱版尊贵型,CLTC续航550km;预售价26.28万元的长续航后驱版,CLTC续航700km;预售价28.98万元的四驱性能版,CLTC续航650km。
其中,标准续航版和长续航版使用一台后桥电机驱动,最大功率分别为150kW和230kW,0-100km/h加速时间分别为7.5S和5.9S。四驱性能版使用前后两台电机,总功率达到390kW,0-100km/h加速时间仅为3.8S。
同时,快充方面两款标准续航版车型最大支持110kW的直流快充,而两款搭载大容量电池的车型,则支持150kW直流快充。由于电池容量差异,四款车型均可以实现30分钟内电池能量从30%-80%的快速补能。并且需要提及,热泵空调为全系标配。
更为有趣的是,就在这款新车预售价公布后不久,便与身边几位有着首购意向的年轻友人进行交流,最终反馈过来的答复,都认为相比今年不断涨价的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海豹看似更具性价比。外观造型,相比“同门兄弟”比亚迪汉EV,更能被接受。
而在本次预售发布会上,其官方所披露的重点内容除了价格区间,还集中在比亚迪所使用的CTB电池车身一体技术。
简单而言,相比目前大多车型所使用CTP方案,CTB将车身地板与电池上盖彻底合二为一,进行高度集成,让其最终成为了结构件。
此举不仅仅能降低成本、提升制造效率,还能有效提升体积利用率、增加扭转刚度,车辆的操控性与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也得到一定优化。并且有效降低了底盘的整体高度,令车侧造型更为低趴,进而获得0.219的风阻系数。
另外,为了突出运动轿跑的定位,了解后得知,比亚迪海豹也是该品牌旗下首款悬挂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车型,相比比亚迪汉搭载的“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形式,操控性得以进一步提升。四驱性能版车型更是搭载FSD可变阻尼减震器与最新的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统。
不过,稍感遗憾的是,本次预售发布会上,并未听到有关比亚迪海豹在当下年轻用户更为看重智能化板块的具体实力,而这恰恰也是我所担忧的。
众所周知,自2021年开始,尤其是进入今年以来,作为旁观者必须承认这家长期以“中国新能源领导者”所自居车企,终于在祭出DM-i混动系统与刀片电池两大“杀器”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绽放。
4月,当整个车市一片哀嚎,比亚迪却月销环比增长,突破10万辆大关。
但望向另一面,当特斯拉与“蔚小理”纷纷在智能座舱、高阶辅助驾驶系统上疯狂发力与内卷时刻,却未等来比亚迪所给予太多的有效回应,甚至可以说较为沉默。
最终,问题已然被暴露出来:虽然长板很长,但相应也存在一定的短板。
而此刻,相信部分人肯定会感到疑问,为何所有头部新能源车企,如军备竞赛般进行智能化比拼,每当新品发布,自动驾驶芯片能够实现的总算力,车机芯片的具体型号,总被放置在最显眼的位置?
答案其实非常简单:如果将时间轴无限拉长,电动化终将成为中国汽车工业转型过程中的推手与载体,而智能化才是拉开身处这条赛道中所有选手彼此之间差距的关键。
换言之,“能够赢得当下,不一定就能赢得未来。”
所以将智能化上升到自身战略的最高维度,就是每一家新能源车企必须要做的事情。好在,自接连宣布与高通、华为、Momenta、英伟达、地平线等公司达成合作开始,已然能够感受到比亚迪的全力改变。
即便可能在比亚迪海豹身上,无法看到最强成果的落地,但依然相信不久之后,在某些新款车型上,还是会让大家感到真正的惊喜。
至于本文标题所抛出的疑问,更想说比亚迪海豹到来的意义,相信还是为了开拓比亚迪汉EV无法覆盖到的用户群体,并且与之形成良好的叠加效应。日后,按照趋势来看,月销破万并非没有可能。
但是想要撼动目前特斯拉Model 3位于中国新能源市场所积攒下的口碑与地位,还有一定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