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正文

悲伤的影帝,你需要痛哭一场

这部 " 丧片 " 有必要重提。

Sir 第一次提是在 2 月 5 日。

当时文章标题是??《我算见识了什么叫顶级演技》,详而有力地解析了卡西职业生涯至今最光辉的一次表演。

后来,如愿以偿,他凭这一角色拿下奥斯卡影帝。

" 丧 " 这个字几乎是写在了李的脸上。

李因为哥哥的突然去世,回到家乡曼彻斯特处理后事,在医院看着死去的哥哥面无表情。医院、殡仪馆、律师所,每一个场景的切换,他都会陷入回忆。

过去的他也会笑,也曾有幸福的家庭,一起喝酒打球的老友 ….

然而一个冬日夜晚,本想为孩子燃起壁炉取暖的他,却忘记挂防护网,等他从便利店购物回来之后,却发现自己的家淹没在火海之中。

留给他的是烧成灰烬的房子,哭得撕心裂肺的妻子和三个孩子的尸体。

整个影片里,大部分的情感都是隐忍而克制的,痛苦悲伤深埋在生活的水面之下。

为什么那么多的伤痛,却哭不出来?

因为悲伤太沉重了,难以承受。前妻还可以指责抱怨,还可以哭。李除了悲伤,还有自责、内疚、严重的自我攻击。

所以,李故意隔离了自己的情感,把自己关在另一个世界,把自己隔在了生命体验之外。

隔离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把所有的情绪感受隔离,世界都被关在外面。悲伤、快乐 … 所有情绪都被挡在了外面。

生命里的一切努力,动因都是情感,所有感受都是由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生,为了隔离这些感受,李断开了和所有人的情感连接。

电影中有一段,侄子请李去和女友的妈妈聊天,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和女友啪啪啪,女友的妈妈尝试着和李聊了一会,就忍不住跑去敲女儿的房间门了,因为李的冷漠和隔离让她无法忍受。

悲伤、难过、内疚、愤怒 … 这些情感,几乎是每个遭遇丧失的人都会产生。

面对生命的丧失,哀伤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每个人都具有自我疗愈的能力,丧失是痛苦的,哀伤,便是丧失修复的渠道。

最初痛苦的情绪出来时,体验它、接受它,让自己充分地悲伤,大多数人都可以从这个过程中走出来。

哀伤期的长短因人而异,一般而言,大部分人的哀伤期会短于 6 个月。还有部分人可能会持续地在哀伤中无法走出。如果持续超过 6 个月,就需要重视了,必要的话可以寻求专业的哀伤辅导。

哀伤辅导通常有四项任务

一,接受丧失的事实。确认和理解丧失的真实性,增加失落的现实感。

二,经验伤痛的情绪。协助当事人去处理已表达或潜在的情感,帮助当事人去表达悲伤,充分地去哀伤。

三,调整和适应丧失的生活。协助当事人学会如何应对丧失后的改变,及再适应过程中出现的障碍。

四,重建关系。在情感上重新定位和已丧失个体在内心的位置,好好和过去说再见,并走向新的生活。

很多人在观看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的时候,都会被男主李那句 " 我做不到。"(I can ’ t beat it!)泪目,他给自己定了罪,他把自己关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也许他也曾想过要走出来,也许他也曾想过触碰现实的世界,但始终未能打破内心的高墙。

电影最后,李依然选择离开曼彻斯特,他没有做侄子的监护人。因为侄子不想离开这个地方,这里有他熟悉的朋友和恋人,而李也无法留下,因为这里有他心碎的过往。

分别前,侄子问李为什么不能留下来。李埋下头,沉默良久,说了那句:" I can ’ t beat it!"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虽然无法感同身受,却依然能够透过屏幕,共情到男主的无力与沉重,难过到极致、哭也哭不出来的哀伤。

瑞士心理学家维雷娜 · 卡斯特说??

一个人之所以患上抑郁症,往往不是因为过度悲伤,而恰恰是拒绝了悲伤。

多希望李可以放声大哭一场。

哭出来的是悲伤,哭不出来的便成了抑郁。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