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商学院破局:先搞掂跨国人才培养
新华都商学院执行院长何志毅。CFP供图
2010年6月,新华都集团创办人及董事长陈发树出资5亿元创办了新华都商学院。今年3月18-19日,新华都商学院在北京广邀国内外顶尖学者,举办了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家中国峰会。4月12日,新华都商学院还将在瑞士启动其第一个EMBA项目,专门培训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外国公司走进中国所需的外籍管理人员。国内目前已有400多家商学院,作为后起之秀,这间带有浓郁民资背景的商学院怎样突围?对此,该商学院理事长、执行院长何志毅3月20日接受南都记者专访。
目前我们工商管理缺少的正是这些人文素质的东西。经商不能忽略人的素质教育。
5亿花完后,陈发树将再增资5亿元
南都:前年新华都慈善基金会首期捐资5亿元人民币成立新华都商学院,到现在这5亿花了多少?陈发树还会增加投入吗?
何志毅:首期5亿元已经花了3亿。陈发树董事长今天刚刚答应5亿全部花完后,会再增加5亿元。
南都:投入这么大,新华都商学院成立两年多来,发展如何?
何志毅:目前在国内我们已经有两届共100多位中国青年创业家MBA学员。我们的第一个E M B A项目将于4月12日正式在瑞士启动,主要针对两种人群,一是中国跨国公司的外国管理人员;二是外国跨国公司负责中国业务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该项目的第一个班全是外籍学员,一共20几个人,已经有国外国内等跨国公司答应合作,输送学员。
南都:新华都商学院的特色和定位是?
何志毅:我们的目标是十年内成为世界一流商学院。在国内,我们的特色是做创业M BA,传统职业经理人教育主要针对中层管理人员,而我们是针对创业者。
在创业教育方面做好,我们也可能成为世界一流,但中国的创业空间毕竟跟国外不同。因此还需要另一个定位,也就是创新,做针对跨国公司管理人员的E M B A,而且在国外做,把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外国企业走进中国的需求作为专门领域,这也是我们的独特定位。
中国企业走出去迫切需要跨国人才
南都:为何想到把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外国企业走进中国作为教学定位?
何志毅:跨国企业的成功,需要熟悉国内外及母公司等两种文化的人才。外国公司有优秀中国留学生加盟,但中国公司缺乏这样的人,来中国留学并在中国企业成长起来的外国人不多。同时,外国公司的中层也许能找到熟悉其文化的海归,但其负责中国业务的总监往往是从母公司空降的外国人。
我们做过调研,拜访了华为、中联重科以及瑞银、诺华等公司,感觉他们都有这样的需求,觉得我们的定位是合适的准确的,也得到了中央、福建、驻瑞士使馆等各级教育部门和政府的支持。尤其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后,运作外国并购的部门,必须有当地人帮助。这一需求十分迫切。我们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南都:你们会如何配备师资、怎样教学?
何志毅:首先,我们聘请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家,比如请来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教授担任院长,而且他人脉广有号召力,能带来一批世界顶尖经济学家。他们教授的是世界最前沿的系统的M BA的知识。此外,根据需要在全球聘请师资,比如聘请法国前财长、布什前总统的顾问等,理论联系实际。
同时,我们还会找一些很懂中国的人,主要有三类:厉以宁、吴敬琏等重量级的中国学者,以及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中组部培训中心的主任等;外国汉学家,我们决定请基辛格和傅高义。他们会用西方案例、历史相比较来讲解中国,这样外国学员很容易听懂;第三种人是中国跨国公司的CEO,他们对中国的商业规则十分熟悉。
平时教课在瑞士,同时有三次、每次半个月的游学项目在中国,让学员全面了解中国,听中国老师讲课,并拜访政府部门,参观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现状等。比如讲孔子在曲阜,讲贫穷去西北。选择瑞士,是因为瑞士非常国际化,选择瑞士,事实上是面向欧洲市场。
南都:创业是可以系统学习的事吗?
何志毅:我觉得可以。军校一二年级学的不是军事,而是人文和理工,三四年级才学军事,而且很注重素质教育。目前我们工商管理缺少的正是这些人文素质的东西。经商不能忽略人的素质教育。
我们的创业M B A,最重要的是怎么挑到创业的人。目前招收的学员是在全国统考中考过、而且又正在创业或者很想创业的年轻人,平均年龄30到3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