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正文

漳州有座奇特小庙 远看像庙近看像冢再看像龟

要不说答案,从背面看还真觉得是石龟

要不说答案,从背面看还真觉得是石龟

东南网-海都报闽南版4月2日讯(记者 萧镇平 白志强 文/图)

核心提示

远看像座庙,近看像坟冢,再看像石龟。这一串表述,说的可不是万花筒里呈现的万象。

日前,有文史学者在漳州市区发现了这么一座独特的庙——南太武水石龟庙,经初步考证,这座庙至少200年历史,它的背后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与太平军残部入漳及那些死于那场战乱的漳州普通老百姓有关。

平日里,特别是清明时节,总有许多人自发来这里祭拜,以寄哀思。

对太平军入漳历史有专门研究的汤毓贤(云霄县博物馆馆长)就建议,专门保护太平军入漳的各种史迹,还原历史的真相,水石龟庙也可以列入考虑。

[!--empirenews.page--]

若从正面看去,有几分像坟冢

若从正面看去,有几分像坟冢

亮发现

像坟冢,像石龟,古庙身藏小巷里

从漳州市区水仙大街向下沙、江滨方向右拐,有一条小巷名曰“南太武巷”。巷子不宽,两米多,行进约三四百米后,就可以看到一座小庙,庙门口有一棵榕树。

庙不大,名叫“南太武水石龟庙”,10平方米左右。

走近一看,里面的不一样会让你不自觉地驻足留心看上一看。

庙堂里,并无神案与神像,整个庙室里就砌成一座坟墓的样子,后面是墓座,左右是墓手,中间有一块凸起的地方,像墓丘,前面有一块像墓碑的一样的暗室,暗室里藏着一块石碑,弯下身,经手电筒一照,石碑还刻有“众魂大墓”四字,最前面的地板上则砌着一个小案子,像是摆放祭品的地方。

再向前走近一看,才发现中间凸起的墓丘上面雕刻着龟纹,是一个龟身,这个龟身和前面的“墓碑”刚好就组合成一只完整的“乌龟”。

“太奇特了,没见过这种庙的造型啊。”漳州市知名学者许初鸣说,他以前研究、走访过许多漳州本土的寺庙及风土书籍,均无这座寺庙的记载,哪怕是全省至今也没发现这种造型的庙。

[!--empirenews.page--]

水石龟庙不大,约10平方米

水石龟庙不大,约10平方米

论历史

香炉留字可鉴,庙龄至少200年

“我负责看管这个水石龟庙已几十年了。”82岁的陈阿婆一说到水石龟庙,就说“很灵验”。

“以前庙前有一个小水潭,庙里又有一只石龟,所以叫水石龟。”陈阿婆说,后来周边都建了房子,就把水潭给填了。

“那棵榕树还是我年少时种的,现在都长得这么大了。”陈阿婆说,她家就住在附近,而她也较热心,所以就主动负责看管这座小庙,庙有几百年的历史,至于建于什么年代,她也不清楚。

经多方查看,许初鸣均没找到有关这座庙宇的碑刻记载,不过最终仍在庙里后面的墓座上面,找到一个香炉,香炉是一个信众奉给庙里的,仔细辨认发现,上面中间刻着“水石龟大众爷”,右边刻着“嘉庆丁卯年”,左边落款为“信徒口口口奉”。而嘉庆丁卯年,为公元1807年。

“这座庙叫‘水石龟庙’,而这个香炉上面很明确刻着‘水石龟’,所以香炉是这座庙所有,是肯定的。”许初鸣说,而信徒奉献香炉的时间为1807年,所以可以肯定,1807年或更早的时间,这座庙已经存在了,所以这座庙的历史至少有200年以上。

“其实,这个庙祭的不是什么神明,而且一些古代无主的尸魂。”陈阿婆说,至于都是些什么人,她也不是很清楚。不过,经过多方询问,周边的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提到,曾听说这儿可能是祭奠死于“长毛反”的百姓。

[!--empirenews.page--]

香炉上刻着“水石龟”的字迹

香炉上刻着“水石龟”的字迹

追往事

庙里祭奠亡于太平天国残部入漳战乱中的百姓

据了解,南太武巷周边一带,都叫南太武社,因龙海市的南太武山而得名。

“水石龟庙里祭的无主尸魂,其实就是死于太平天国残部入漳战乱中的普通老百姓。”漳州二中退休老校长郭锦飙从小就居住在南太武社,所以他对这个庙有些了解。

郭锦飙说,南太武社的《郭氏家谱》记载:郭家始祖柳娘和儿子郭言于1856年后从漳浦杜浔林口村迁来这里居住,1864年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率部攻打漳州,郭言家穷,曾受雇晚上守城门,城破跑回家。

《家谱》还记载,社里水石龟庙是与众不同的庙宇,庙里地上砌成龟背,龟头如同坟墓前嵌着的石碑,镌刻“众魂大墓”,放着“金斗”(装骸骨罐子)和几个骷髅,其实是死于“长毛反”(指太平天国残部)百姓的遗骸,“众魂”就是没人敬祀的孤魂。

“《郭氏家谱》当时记载的还是较可信的。”许初鸣说,他还曾在多年前有幸读过漳州市区谢氏的一本家谱,家谱里面也曾记载当时太平军残部杀入漳州时,造成许许多多无辜老百姓家破人亡。

许初鸣说,在漳州的许多地方史志中,均有明确记载,当年太平军残部流窜入漳州时,确实杀了许多老百姓,所以漳州百姓很痛恨太平军,在石碑、家谱里,都称之为“长毛反”。

[!--empirenews.page--]

听建议

可作太平天国史迹保护

汤毓贤是云霄县博物馆馆长,多年来对太平军入漳历史有专门的研究,其曾利用多年的时间,写成《南国残阳》一书,首次全面揭示“长毛反”给漳州民众带来的深重苦难,两年前此书问世时,在史学界引起较大反响。

另据漳州史料记载,清同治三年(1864年)农历六月十三天京失陷前夕,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率部分太平军经苏浙突围出走,转战于赣、闽、粤三省。农历九月连克永定、龙岩、平和、南靖。14日占领漳州府城,随后又克云霄、长泰、漳浦、诏安等县城,数十万漳州老百姓死于这场战乱。

“由于太平军是残部,军纪不严,加之入漳时,受到较大的抵抗,所以其最后破城后,就开始屠杀百姓。”汤毓贤说,据他研究,全漳州,包括天宝、诏安、云霄等地,共有七八处集中埋葬当时死于战乱的老百姓的公墓。

“但像水石龟庙一样,专门建一座庙纪念则是仅有的。”汤毓贤说,他最近就想专门给有关部门写一份报告,建议专门保护太平军入漳的各种史迹,还原历史的真相,水石龟庙也可以列入考虑。